中國陶瓷網訊 小冠在網路上看了一則新聞:我們去吃火鍋的時候,魚塊被點到的機會並不是很多。有一個火鍋店,在他們菜單的“無骨魚塊”後面加了一個括號(適合孩子),魚塊的售賣量就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這表示什麼呢?說明很多時候用戶不是不下單,他缺一個理由。如果當天沒有帶孩子就罷了,一旦真的帶了孩子,那麼「適合孩子」這個提示就是一個很好的下單理由。
我們在講「行為三角」(動因、能力、觸發物)的時候說過,其實很少有絕對剛需的產品,我們要增強使用者的動力,消除使用者的阻力,同時合理設定觸發物,用戶下單的可能性就會加強。菜單裡加上“適合孩子”,即給了我們一個理由,又是一個很好的觸發物。
增強動因的方法很多,例如「製造稀缺」。為什麼雙11或雙12有這麼高的銷售額?很多人會給自己一個下單理由:因為只有這一天才有這麼便宜的商品,所以我要在這一天盡快盡快搶貨。
但是,我們單單考慮「動力」還不夠,還要考慮「阻力」(阻力包含消費能力和觸發器),有時候不斷增強動力發現效果不佳,那是沒有考慮到可能我們沒有解決用戶的阻力。
像我購買磁磚產品,花色、紋理、防污耐磨程度、價格、是否有促銷活動,都可能是我的動力。但是我的阻力是怕買了之後可能會遇到更便宜的,怕買貴了,如果這個阻力沒有解決,在其他方面再增加動力我也不會買的。這時候,如果商家出現一些類似“這裡性價比最高”,“無論你走過多少店,最終還是會選擇這裡”的識別語,可能直接就打消了我在這方面的阻力。
把我們自己的產品分析一下,動因、能力、觸發物,哪一樣需要加強,當這些完善以後,銷售量也會隨之而來!
(本文為企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