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競爭始終是各行各業的常態,為企業和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動力。合作則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伴隨著競爭而存在:每當進入市場寒冬時,企業們就會加強合作,以抱團取暖的方式共渡難關;尤其是近幾年來,在國內國際經濟都遭遇寒流的大環境下,抱團取暖現象更是頻頻出現在各行各業。
最近的一個案例發生在汽車產業。 12月23日,平安夜前夕,上汽集團和廣汽集團突然撒下狗糧,分別官宣彼此“牽手”,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被認為是“強強聯合”的抱團取暖。
而在建陶業抱團取暖的現像似乎難得一見。其實不然。
今天禪哥就說說建陶業抱團取暖那些事兒。
01
異業結成同盟 span>
今年10月10日,由東鵬瓷磚、大自然地板、雷士照明、索菲亞衣櫃、萬和電氣、慕思寢具、美的、友邦吊頂、多喜愛兒童家具、皇派門窗、蘭舍矽藻泥等泛家居品牌組成的冠軍聯盟,聯合網易家居在位於佛山的東鵬總部發起“十大品牌話“十年”為主題的網易思維飯局,共同回顧冠軍聯盟精彩十年,探討聯盟模式新的十年。
先不說這種異業聯盟能否直接提升多少業績,但其帶來的品牌影響力和衍生的跨界共生價值絕對不容忽視;儘管這種在組織形式上不夠嚴密的異業聯盟有待進一步發展。
上面說的是上游廠家層面異業聯盟形式的抱團取暖,下游終端層面的案例更多。
在中國陶瓷網終端機調查的過程中,有許多經銷商感嘆各種形式的促銷活動已經被做爛了,其中之一的異業聯盟也很難起到效果。但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經銷商比較看好異業聯盟。
例如金艾陶瓷磚80後煙台經銷商於翔,在其店面所在的國金家居博覽中心的異國聯盟中經營得有聲有色,連續幾個月銷售業績名列眾聯盟品牌的前三名。翻閱她的微信朋友圈,看到她經常為盟友轉發活動廣告,由此可見這種異業聯盟的活力。
例如來德利陶瓷蘇州經銷商、蘇州獅山材料商會副會長鄒國洪,集合十多個泛家居品牌創立了創博薈泛家居精英生活館(創博薈泛家居集團),實現資源整合與共享,以降低成本。後來,他又啟動了一個名叫城市合夥人的項目,以股份制形式招攬有技術但沒有資金的年輕人(如設計師)。他們的展廳都是共通的,只有品類的區域劃分,辦公區域也是完全開放式的。這個平台的員工雖然各自的老闆不同,卻很像一個團體,實行統一的管理。
再如新濠大理石磁磚煙台&威海經銷商黃金水,大膽創新異國聯盟形式和內容,租下一個面積堪比建材家居賣場的多層大店,搭建起大家居生態鏈平台,整合磁磚、門窗、天花板、燈飾、家具、全屋訂製、廚電等建材家居產品,打造公司化經營管理的異業聯盟。經過一年磨合,這個大家居生態鏈平台已初見成效,朝向良性的方向發展。
都說同行是冤家,異業聯盟便成為建陶業抱團取暖最常見的形式。 至於其效果如何,往往取決於「帶頭大哥」的心態和能力,以及該組織的管理水平,即制度合理性、團隊執行力等等。
02
對手變成盟友
建陶業是一個高度分散的行業,企業數量一直保持在1500家左右,品牌數量則更為驚人,保守估計長期以來不下於10000個。這麼多企業和品牌,不論各自實力和產業地位,從寬泛意義上說都互為競爭對手,說得更尖銳一點就是互為敵人。
既然互為對手,肯定是競爭多於合作,敵對多於抱團。因此,昔日的對手變成今天的盟友,在建陶界無論如何也是引人注目的。
例如興輝陶瓷集團和新錦成陶瓷集團「強強聯合」的抱團取暖。 12月16日,在前者2020全國經銷商大會上,雙方簽署策略合作協議,以「合縱連橫」實現資本融合之新勢、規模化產能新勢、產品創新之新勢。在此之前,後者其實已經有抱團取暖的經歷,只是不成功罷了。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說:「國際舞台上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這話同樣適用於建陶業。
對手變成盟友的出發點和根本目的自然是共同利益,但前提是雙方在合作項目上能拿出的資本相當,即都有可取之處。 唯有門當戶對的抱團取暖,才能真正取長補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否則就容易演變成表面上抱團取暖心裡卻各念各的台詞,導致分手甚至是一方吞併一方,最後失去了抱團取暖的初衷與意義。
03
打劫化作抱團
近年來,在各行各業跨界整合或乾脆說是跨界打屢見不鮮,但對於建陶業而言還是非常罕見的現象。隨著通路裂變、消費升級和環保加碼,企業經營越來越難、利潤越來越低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於是,許多業界人士認為外部資本跨界打劫建陶業的可能性不大,倒是建陶業應該跨界打劫其他行業,例如以資本涉足整裝和大家居,以岩板跨界家具和石材。
不曾想外部資本的跨界打劫來得這麼快。
首先是今年上半年碧桂園跨界衛浴:2月,在河南信陽開工建設現代築美綠色智慧家居產業園,準備自產衛浴產品,預計實現年產值50億元;4月,與潮州市人民政府簽訂50億元智慧衛浴產業合作協議,擬在當地興建約1,000畝智慧衛浴產業園,主要生產智慧馬桶等產品。這標誌著其在規模化定製家居產業上佈局和從房地產企業向科技型企業轉型。
儘管碧桂園已經跨界衛浴,不少行業人士還是堅持認為,瓷磚畢竟有別於衛浴,外部資本有能力做衛浴,卻不一定有能力做瓷磚。
然而,現實很快就打了他們的臉。
12月23日,上市家居企業海鷗住宅與冠軍建材簽訂《合作意向協議》,前者擬收購後者全資子公司不超過60%的股權,以進行磁磚生產經營合作。
海鷗住宅與冠軍建材達成合作意向,宣告了外部資本打劫瓷磚界正在變成事實。可以預見,未來會有更多的外部資本進入建陶業。
從這可以看出,對於處於各行各業發展放緩大環境下的外部資本而言,雖然建陶業利潤大幅下降而經營難度不斷上升,但仍具備吸引外部資本跨界打劫的價值。 換言之,打劫也可能是抱團取暖,外部資本需要尋找新的出口,而建陶業的一些企業和品牌其實更需要藉助外部資本轉型升級。
當然,建陶業還有更多抱團取暖的方式和案例,本文不一一贅述,但必須強調的是:在三國史實中,曾互相視對方為你死我活的敵人的蜀漢與東吳面都會抱團取暖,聯合抗曹;在科幻世界裡,個個身懷絕技甚至是神通廣大的美國「復仇者聯盟」也要抱團取暖,共同對付地球的敵人。 而建陶業的企業、品牌和經銷商,遠沒到將競爭對手看作仇敵的地步,也遠沒強大到能獨自搞定一切困難的境界,那為什麼不能以開放的心態和利他的胸懷去抱團取暖呢?
美團與大眾點評於2015年10月合併成立“美團點評”,歐神諾陶瓷於2017年7月透過被帝王潔具收購而成功上市,小米科技於今年1月4日入股TCL集團……那些在抱團取暖、合作共贏的道路上先行一步的企業,已經將同行甩得很遠了。
網路時代已經不適合單打獨鬥了,抱團取暖才是明智之舉。經濟寒冬之下,最先死去的很可能就是那些單打獨鬥的企業。 在當今時代,幹掉你的往往不是你的競爭對手,成就你的也可能是打劫你的人。
擁有抱團取暖、跨界整合的思維,建陶業或許也能培養出自己的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