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禪殘
若說岩板是陶瓷業目前最熱門的產品,相信沒有人會睜眼說瞎話表示反對。
據統計,目前國內已建成的岩板生產線已有55條,計劃在下半年建成/投產的岩板生產線已有17條。照此動能發展下去,國內岩板生產線的條數在2021年將逼近100條;甚至有業界人士預言,這數字在三年內可能會達到300。
7月8-11日,12家陶瓷企業在第22屆廣州建博會上高調展出岩板,誇張地說讓吸引1600多家企業參展的建博會秒變“岩博會” ——岩板成為琶洲國際會展中心「最靚的仔」。
而在7月20日開幕的佛山潭洲陶瓷展上,參展的300多家陶瓷企業和裝備企業絕多大數都展出了岩板和與岩板密切相關的生產設備與加工設備,毫不誇張地說潭洲陶瓷展完全變成了「潭洲岩板展」——即使是還未涉足岩板的陶瓷企業,也會假裝不經意地在展位內設一個岩板前台放一張岩板桌子,否則都不好意思來參展。
▲潭洲陶瓷展上的岩板 span>
岩板如此火爆,對陶瓷業而言到底是喜還是憂?禪哥今天鬥膽三問。
壹
岩板風口,誰是贏家?
既然岩板如此火爆,起碼在生產上是呈現火爆盛況的,那麼說它的風口已經來臨應該並無不妥。但是,我們不要忘了陶瓷產業從大板轉移到岩板的「見異思遷史」:
大約2017-2018年,即岩板興起之前的兩年,大板是陶瓷行業最引人注目的產品,開始只有部分陶瓷企業發出了“無大板,不大牌」的呼聲,後來幾乎所有的陶瓷企業都跟風喊出了「無大板,不品牌」的口號,可大板的市場就好像不孕不育的女人的肚子,始終大不起來。
到了2019年,岩板突然橫空出世,迅速取代大板成為建陶業最火的網紅,陶瓷企業們紛紛喜新厭舊,將「無大板,不大(品)牌」的口號改為了「無岩板,不大牌」。
如今驀然回首,那些跟風做大板的陶瓷企業,似乎沒有哪家依靠大板實現了突破性的發展。
或許有人會說,岩板畢竟不同於大板,不僅可以上牆鋪地當作傳統瓷磚使用,還可以跨界應用取代石材、木材等材料,這麼好的材料,不火起來簡直沒有天理。
然而,岩板火起來後陶瓷產業會是最大的贏家嗎?未必。許多石材企業都在跨界岩板生產,與陶瓷企業爭奪岩板市場;還有家居定制企業、石材和玻璃加工廠,它們雖然在岩板領域與陶瓷企業達成了合作關係,但從岩板中得到的利益顯然比陶瓷企業還要更多;何況還有錢多人更精的頭部房企手握巨資隔岸觀火,隨時準備來跨界打劫。
即便陶瓷業會成為岩板風口的最大贏家,那最後的贏家也只屬於位於第一梯隊的為數不多的陶瓷企業;大多數陶瓷企業不但不能因為岩板獲得發展,反而會被岩板生產「1條線1億起步」的高門檻准入引上絕路。
貳
都做岩板,誰來賣磚?
大部分陶瓷人都知道,或者說不少陶瓷人都假裝知道,岩板不同於大板和普通瓷磚,主要是指它們的應用領域不同和營銷渠道不同。
那麼問題來了。
先不管實際情況允不允許,假設大多數陶瓷業者都有能力投入岩板生產,那生產的岩板誰來賣呢?
從廠商層面而言,自然是陶瓷企自己來賣,開闢出與普通瓷磚和大板的不同營銷渠道,直接和家居定制企業、石材和玻璃加工廠建立合作關係,與之共同打造岩板製造、加工、倉儲、物流、安裝等一系列完整的供應鏈與產業群聚。這注定浸淫傳統經銷商通路已久的陶瓷人難以在其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如果陶瓷人做不了這些工作,涉足岩板的陶瓷企業必定會跨界引進人才,那陶瓷人會不會因此而被淘汰出陶瓷行業?
從終端角度而言,陶瓷人都知道用賣瓷磚的思路是賣不了岩板的。換言之,經銷商基本上與岩板銷售無緣,至少目前是如此。
長此以往,所有陶瓷業者都在搶岩板的風口,經銷商還能安下心來好好賣磚嗎?
叁
以岩代磚,誰來買單?
在陶瓷業公知人物尹虹博士於多個場合發表過的演講《岩板的痛點與市場前景》一文裡,「價格貴」是岩板的第一大痛點。
此話沒有毛病。一些槓精對此反駁的話語似乎更有道理:其實,貴不是岩板的痛點,窮才是我們買不起岩板的缺點。
從尹虹博士的理性分析和槓精們的調侃中,我們知道岩板的確是價格不菲,足以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
這裡所說的價格,一方面是岩板本身的價格,二是岩板加工的價格,三是岩板成品如岩板餐桌等定製家具的價格,四是岩板以原材料形式從工廠出去、以成品形式流通到用戶那裡的運輸和搬運、安裝或鋪設的價格。
隨著生產線的日益增多和生產工藝的逐漸提升,岩板的生產成本將不斷降低,其本身的價格必定會跟著不斷降低;隨著岩板供應鏈和產業集群的日益完善,岩板加工和成品的價格也會不斷降低。但無論以上價格如何降低,岩板運輸、搬運和安裝、鋪設的價格都很難降低,因為搬運、安裝或鋪貼的人力成本只會越來越高。
據此不妨大膽推測,以後岩板的價格可能會下降到幾十塊錢一平米,但加上運輸、搬運和安裝、鋪貼成本,還是要去到幾百乃至幾千塊錢一平米。一句話,付得起岩板本身的價格,買不起岩板增值的服務。
在這種情況下,縱使岩板真的可以取代瓷磚,具備走進千家萬戶上牆鋪地的可能性,也還將受制於高昂的搬運費(動輒需要動用吊機)和鋪貼費(動輒需要人工翻倍)而被一般消費者拋棄。打一個形象的比方來說明:
以前一戶普通人家買磁磚加上鋪貼磁磚可能只需要2萬塊錢,如果以後市場沒有磁磚可買只能買岩板,可能開支就要翻上幾番乃至更多。原本只想買自行車,最多買摩托車,現在卻變成了買汽車甚至是豪華汽車,你說消費者能幹嗎?
不可否認,憑藉「簡潔大氣、無限延伸,飾面板化、跨界應用,紋理豐富、可塑性強,抗破壞強度、耐酸鹼、耐磨性、防污」等優點,岩板既可作為瓷磚上牆鋪地,也可以用於家居定制,是集瓷磚、石材、木材等建築裝修材料功能與優點於一身,打破應用邊界,實現跨界的「革命性新材料」。
只是,岩板雖然很好,跟風還需謹慎。本文乃一家之言,僅代表禪哥個人觀點;不喜就噴,歡迎拍磚!
作者:禪殘